周海江 全面解读“红豆为什么”

更多
2008-05-28 11:05:00 来源: 神州加盟网  有442人参与

  改革开放30年,国内纺织服装产业无疑是受益多的行业之一,无论从产值、创汇规模,还是从提供的就业数量上看,经过这些年改革发展的纺织服装行业已成为目前国内举足轻重的一个产业,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而作为这个产业中的佼佼者、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以及行业发展的推动者,红豆集团是如今人们总结纺织服装行业改革开放30年变化中所不能不提的现象。从红豆集团身上,我们能找到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服装民营企业奋发图强的典型,以及这些“典型”所折射出的行业深刻革新。
  基于此,本报对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进行了一次专访,以期形象解读红豆集团的“兴起”,及红豆集团对于改革开放大时代的理解。


  “那时候乡镇企业就像私生子”
  记者:改革开放30年,服装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您看来,这期间的服装行业发生哪些事情让您印象深刻﹖
  周海江:30年前,我只有10几岁?穿的服装一年也没有几件,颜色就是黑色、藏青色、灰色,而大人的服装也很少,颜色也很单一。现在,老百姓对服装的要求已经不再是遮体保暖?而是一种多样化、个性化的追求,也是一种服装文化的追求。对于服装产业来讲,已经是世界服装生产我国,每年向世界输送各种服装,而且随着国力的强盛,元素也得到广泛的体现,唐装、旗袍开始走俏全球,服装作为一种文化潮流和商业主流在全世界受到瞩目和尊重。
  回过去看上世纪70年代末,经济开始复苏。1979年,高标准服装设计师法国人皮尔·卡丹优先个来到,在北京举办了一场服装表演会,这对服装造成的冲击非常大,而当时又提出国民经济开始向轻工业转型,出台了鼓励轻工业发展的文件,当时上海还有一个钢铁厂把自己的厂房转让给了上海服装企业,这些都使服装开始复苏,再加上服装产业难度小,因此纺织服装很快发展起来了。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前期还处于计划经济时期,我记得1988年回到红豆集团工作时,那个时候我们的服装还不是直接流通到市场,而是只能卖给各级纺站。在这种环境下,红豆集团作为乡镇企业不管是在生产资料、还是产品环节都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举个例子,产品是纺站先到国营企业采购,不够才要乡镇企业的产品。我父亲经常说:“那个时候,我们乡镇企业是‘私生子’。”80年代后期开始,进一步加快改革,“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逐渐退出市场,买布不再需要布票,纺站逐渐被取消,服装才开始真正“入市”。
  随后的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进一步发展商品市场,在重要商品的产地、销地或集散地,建立大宗农产品、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批发市场。”在这个背景下,服装就经历了从集贸市场开始,到初级的批发市场,武汉汉正街、沈阳五爱、江苏常熟招商城、绍兴柯桥轻纺城等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在那段时期开始成熟。而像红豆集团这样的乡镇企业也就在那个时候有了公平的竞争环境,服装进入了盛大发展阶段。同时期,国外有品质的服装影响到,服装逐渐有了品牌的概念,一大批品牌服装开始诞生。而红豆集团在品牌建设这一块是比较先进的,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打造品牌,是国内优先家在电视台做广告的服装企业。
  2005年1月,纺织贸易取消配额,这对于服装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服装开始彻底改革,作为世界纺织服装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经历新一轮扩张,进入全球化发展。而随后,出口纺织品退税下降,这对服装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从表面上看这是减少了服装的出口,实质也在迫使服装的自我提升。  记者:作为随改革开放而兴起的知名民营企业,红豆这期间经历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周海江:30年来,纺织服装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多于挑战,大多数企业都能抓住机遇,而从容应对挑战使企业飞快速成为长,从而使整个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诞生在这个过程中,纺织服装行业可以说是改革早、彻底、成功的行业,这要完全得益改革开放这个很大的机遇。
  为何说纺织服装行业是改革早、彻底、成功的行业?因为我们知道,改革开放之初,产业基础薄弱,纺织服装的门槛较低,企业容易进入和取得发展,因此行业的早改革也是从这个行业开始。也是由于纺织服装业的门槛比较低,因此这个行业竞争激烈,改革也彻底。
 那时乡镇企业,包括很多服装企业,从计划经济的夹缝中诞生,并显示出了顽强的生命力。记得40年前,红豆的前身织过手套,生产过土布,也开发了一些新品,但是企业一直没有起色。1983年后,在开放的大好政策下,特别是1984年,周边的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快速生长。红豆在这个大背景下,根据市场需求,开始转而生产针织内衣,一下子打开了市场。但那时是计划经济,我们乡镇服装企业生产的产品,不能卖给商场,只能卖给各省市的纺站,知青商店、个体商店。不仅产品市场受到限制,面辅料等原材料也经常缺乏,那时的感觉是车间后天需要的原料,今天还没有进厂。另外还有外贸,乡镇服装企业没有配额,只能找国营厂高价买一些他们用不完的配额。
  然而正是因为这些困难,反而促使我们一直在不断地改革,记得我们红豆从1985年就开始打破“大锅饭”,工厂实行一包三改。1986年,我们又在全厂彻底实行分灶:厂部建总厂、车间,个人实行独立核算,全厂内部形成了经营关系,并且明确奖惩体系,工资实行全浮动,使全厂人人坐“两条腿的凳子”。到了1988年实行了厂方与车间、车间与车间之间的买卖关系,车间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另外,工作时效、劳动制度也进行了改革,使我们抓住了现代化管理改革的关键,而当时我们对经济承包责任制的有益探索在全国也处于先进地位。
  改革早、彻底,使纺织服装行业成为国内改革成功,也具有竞争力的行业。30年来,纺织服装行业一直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和间接带动近1亿人的就业。现在还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成本还具有较大优势。
  30年中,纺织服装有过多次大的机遇,当然也有挑战。比较大的机遇是2001年加入世贸,2005年纺织服装配额取消,对纺织服装是难得的机遇,特别是非国有纺织服装企业,出口不再受到配额的限制。红豆的外贸当时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当然为了稳定出口的数量,减少贸易摩擦,对出口企业也出台了一些政策,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纺织服装贸易摩擦不断,出口收银下降,这个挑战让我们进一步反思纺织服装到底该怎么走?我认为,纺织服装要加强设计,提升品位,从量的增加迅速转变到质的提升,这样才能从服装我国变成服装强国。近年来,我们红豆也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起用全新的红豆形象,加强设计研发,取得了合格的感觉。
  改革开放“四节点”促企业发展
  记者:在您看来,改革开放以来,、行业宏观政策的变化对服装行业产生了哪些影响?红豆又是如何把握住了“大时代”的变迁?
  周海江:可以说红豆的发展,从微观上反映了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
  30年来,和行业出台了大量的利于企业发展的宏观政策,红豆的发展得益于这些政策,应该说正是这些政策的出台才有了红豆的今天。现在,我用四个节点简要介绍一下红豆如何把握这些宏观政策,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优先个节点
  红豆的前身是三个弹棉花的棉花匠在1957年,响应“小手工业者”组织起来的号召走到一起的,当时红豆的名字叫港下针织厂,后几经改名,到1992年才正式成立红豆集团。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小厂弹过棉胎,扎过扫帚,后来又做衣服,一直在时代的大潮中起起伏伏,到1982年,年销售仅28.06万元,濒临倒闭。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大好政策使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而我们港下针织厂也在1983年迎来了真正的春天,我的父亲周耀庭,接到港下人民公社的调令接管港下针织厂这个烂摊子,喜欢经营的他接受了这个挑战。到了工厂,父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人实行记件工资,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到上海聘请老师傅,开发新品,培养技术人员;企业开始注重信誉,赢得合作伙伴信任;不断引进新设备,淘汰旧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经过一系列改革,红豆开始焕发了生机,1987年,红豆的优先幢办公楼投入使用,当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四年翻了四番。当然一开始工厂也遇到了许多困难,记得当时缺少资金,父亲跑银行借借钱被银行拒绝,没办法,他只好用自家的房产做抵押,借了650优惠,买回了一吨棉纱,但是当染好的纱已经装上了船,由于还欠着染色厂的染纱钱,装上船的纱被染色厂老板硬生生地搬了下去,这让他从反面更深刻地意识到信誉的重要性。由此在以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红豆集团始终重视企业的信誉,而信誉也为企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商机。
  到了1988年,厂里已经形成了织造、染色、印花、成衣六个车间,建立了一条龙的现代化流水线,工人近1000人。
  当时乡镇企业的形势很好,但也有问题。由于没有大学生分配的指标,乡镇企业根本招不到人才。怎么办呢?记得当时我刚从深圳大学分配到河海大学任教,看到父亲常常为缺人才发愁,而且大学学习的经历使我明白,到乡企工作将会有更广阔的天地。因此我和父亲说,愿意回乡和父亲一起创业,他高兴地同意了。但是外面却有种种风言风语,家里人也坚决反对。顶着重重压力,我于198

更多
标签:彩面加盟成都面馆培训哪里好成都炸酱面加盟大品牌面膜代理加盟
梦之旅
  • 601 关注家纺
  • 11347 咨询家纺

注册会员-关注品牌-线下推荐-深层交流-确定成交 找项目就是这么高效

注  册
猜你喜欢
  
  • 罗曼罗兰家纺